韩国大酱汤由来及做法详解


一、韩式海鲜大酱汤简介
韩国大酱汤在韩国,上至总统,下至平民百姓,是日常餐桌必不可少的传统菜品。韩国大酱汤之所以从古至今在韩国源远流长,并在现代社会走向世界,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惯性使然,更因为其的确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操作方便、原料简单。
大酱汤是韩国人既石锅拌饭之外的,另一个最喜爱的家常汤饭。其以做法简单,食材多样,热汤下饭而见长。除土豆、西葫芦、黄豆芽这三样一般保持不变外,其它食材可以随心变。今天我做的是海鲜大酱汤,所以选用了花蛤和大虾,您也可以放牛肉,或者五花肉。
二、韩式海鲜大酱汤由来
自古以来,朝鲜半岛就把大酱成为“五德”食品。第一是“丹心”,和别的味道混合后也不会改变;第二是“恒心”,能够保存很长时间;第三是“佛心”,能够去除膻味和油腻;第四是“善心”,能够把辣味变得柔和;第五是“和心”,与任何食物都能搭配。他们常说,一个人想和大酱一样同时具有五德不是一个容易的事。
大酱同韩国的饮食文化具有同样悠久的历史。在古代,人们认为做大酱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所以做大酱的妇道人家从3天前就回避一切有伤大雅的事情,并且要在做大酱当天沐浴斋戒。为了不要发散阴气,人们用朝鲜纸张封住嘴做大酱。以前,贵族人家在娶长媳时,首个条件就是看她做酱的手艺,此外,大酱的半成品———酱饼,曾是国王迎娶王妃时赠送的贺礼之一。《大长今》里有一集讲的是大酱变味,整个皇宫都乱套了。他们认为大酱的气温代表着国家的命运,为大酱祈福就是为国家祈福。于是从医书《东医宝鉴》到内命妇的《饮食杂记》里,都少不了大酱的影子。宫女们为了改善大酱的味道,甚至想出在大酱里加木炭,在大酱里放入槐树花蕊、在野外做大酱祭。
据推测古代初期的大酱是类似今天的大酱和酱油混合一起的比较稀的酱,到三国时代开始用酱引子来做大酱,做成各种大酱,并且一直继承和相传到至今。在‘济民要术’(530~550)中记载了做大酱的方法。也有记载说韩国的大酱在8~9世纪相传到日本。‘东雅’(1717年)中写道:‘高丽时期大酱传到日本后根据该国的方言称为美素(指调味品)。’古时候中国也把韩国大酱的味道说成‘高丽臭’。从朝鲜时代开始文献中有做大酱的具体方法,‘救荒補遺方’(1660)中说酱引子是用黄豆和大麦来做,和现在的酱因子大有不同。用大豆来做酱引子是从‘增補山林经济’开始有记载,是现今做大酱的基本。
在韩国,有个有名的“大酱村”———淳昌郡,这里是大酱的生产基地,生产的大酱占韩国市场的1/3,这里还是韩国长寿老人的聚集地。韩国科学研究人员表示,老人的长寿秘诀之一就是常吃大酱。淳昌人长寿的秘密解开后,大酱、辣椒酱等成了韩国“长寿食谱”中最具人气的食品。不仅大酱销量激增,韩国首位女宇航员李素妍还将韩国大酱汤带到了太空。
三、韩国大酱汤的做法
原料:大虾、花蛤、豆腐、西葫芦、土豆、黄豆芽、金针菇、青红辣椒、韩国辣白菜、姜片、蒜末、葱花、淘米水、韩国辣酱、韩国大酱、盐、鸡精
做法步骤:
第1步、花蛤快速吐泥法:花蛤放入盆中,加清水,两盆扣在一起,上下震荡十几次。
第2步、这是震荡出的泥沙,反复换水冲洗,多重复震荡几次,直到盆底见不到泥沙就可以了,最后冲洗干净,再加些清水备用
第3步、所有主要食材,淘米水要第二次的
第4步、大虾去须,挑虾线,豆腐切块,西葫芦、土豆切厚片,金针菇撕开,葱花、蒜末、姜片备好,黄豆芽洗净去根,青红辣椒切小丁
第5步、1大勺韩国大酱,加入淘米水中,用勺子搅拌均匀至溶解
第6步、1大勺韩国辣酱,加入大酱淘米水中,也用勺子搅拌至完全溶解(韩国大酱、辣酱都比较稠,先搅拌溶解再煮开,否则很容易扒底)
第7步、大酱和辣酱全部搅动溶解后,加两片姜片,开火煮沸
第8步、汤沸腾后下入土豆片,先煮两分钟(土豆片煮到绵软才最好吃,所以先下。土豆片不要切太薄,否则容易煮化了)
第9步、再下入豆腐
第10步、黄豆芽
第11步、西葫芦片(控制好火力,因为1人份石锅比较小,加入这么多食材会越来越较满,尽量使用小火,小心别溢锅)目前加入的所有食材,先煮大约5分钟,这时可以尝尝咸淡,决定是否需要再适当加盐,加入少许鸡精
第12步、最后下入大虾、花蛤、韩国辣白菜、青红辣椒,煮至花蛤打开,大虾变红
第13步、加入蒜末,关火
第14步、戴隔热手套,迅速端离灶台,放置于石锅隔热底托上,趁热上桌(石锅的保温性能很好,迅速上桌之后,还能够保持1分钟左右的沸腾,这时撒些葱花)
第15步、搭配一碗米饭,再配些韩国辣白菜之类的小菜
第16步、内容丰富,热辣滚烫
第17步、有菜有饭,又有汤
第18步、吃的时候,把米饭泡入热汤中
第19步、来上这样一大口,是何等的满足,太好吃了。